1.1编制目的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写的《辽宁省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规划指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乡村垃圾转运设施及填埋场的建设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进一步提升营口市各乡镇农村村容村貌,提高营口市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营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写《营口市“十四五”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1年-2025年)。
1.2规划期限
规划实施期限:2021年-2025年
1.3规划目标
1.3.1 一阶段目标(2021年——2023年)
一阶段以完善收集系统为主,其内容包括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转运系统、处理系统以及村镇保洁系统。同时要提高生活垃圾收集后的处理率:成立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来加强生活垃圾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要进行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改变乡村居民的传统习惯和观念。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的完善,到2023年,乡镇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
(2)通过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收集后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3)通过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力求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
(4)通过升级换代转运工具,提高垃圾收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减少了对生活垃圾转运时造成二次污染等环境影响。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达40%以上,机械化运输率达到90%;
1.3.2二阶段目标(2024年——2025年)
二阶段需对一阶段成果进行巩固,特别是对管理系统的完善。同时完善乡镇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效率。使得环境美好、居民幸福,真正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完善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在满足现代化城镇发展需求的同时,还需达到国内同等城镇的先进水平;
(2)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到2025年,在现有收集程度上进一步提升收集的效率,提升农村整洁程度;
(3)完善综合利用系统,在技术上可行、设备上可靠、规模上适合的同时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县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4)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完善赏罚制度,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因地制宜的进行特色化的宣传。
(5)完善环卫装备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达50%,运输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营口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划一阶段、二阶段目标一览表
序号 |
项目 |
一阶段(%) |
二阶段(%) |
||
乡镇 |
村 |
乡镇 |
村 |
||
1 |
生活垃圾收集率 |
100 |
100 |
100 |
100 |
2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5 |
85 |
90 |
90 |
3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
85 |
85 |
98 |
98 |
1.4主要任务
为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应实现如下目标:乡镇周边和居民房前屋后无零星垃圾;乡镇周边无暴露堆放的垃圾;铁路、公路及河流沿线无散落的垃圾;河道、水塘等水面无漂浮垃圾。
对收集的生活垃圾,处理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能减少后续处理的麻烦,通过分类处理剥离出的一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是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关键一环。实现这一目标应以改变传统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为主,适当给予鼓励和奖赏。同时可配套一些可利用生活垃圾的回收部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
(2)增设和完善必要的收集转运设施和管理团队:在营口市的县级市增设收集及转运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垃圾桶、垃圾运送小车、垃圾转运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新建设施应以布局合理、统筹规划为原则,并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同时要设立专门的环卫专职管理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
(3)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以提供资金保障:通过政府牵头,乡镇主导,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融资,居民参与日常收集转运的相关环节。通过承包制、责任制等机制,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制度,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以解决。通过承包自负盈亏、运维资金专款专用等手段解决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运维过程的资金问题,使新建和现有的设施最大化利用。
(4)完善管理机制:为了新建和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各乡镇要建立关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对于卫生清洁工作也要有相关的机制,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1.对于居民:垃圾分类丢弃,不随意倾倒垃圾等;
2.对于保洁人员:地面要及时清扫,转运要及时高效等;
3.对于管理部门:环境卫生及时监督等。
建立机制的同时要敲定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应因地制宜、严格且实际。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居民的监督。
1.5规划内容
1. 鲅鱼圈收运规划
规划建设三座垃圾转运站。熊岳镇建设一座,规模为200吨/天;芦屯镇建设一座,规模为60吨/天;红旗镇建设一座,规模为40吨/天。
2. 老边区收运规划
在柳树镇和边城镇建设20吨每天规模的转运站,在路南镇建设40吨每天规模的转运站。
3. 大石桥市收运规划
规划分别在汤池镇、博洛浦镇、沟沿镇、建一镇、虎庄镇和官屯镇新建转运站6座,处理规模为20吨/天,可新增转运规模120吨/天。规划新增8吨压缩式垃圾车13台,以保障收集的生活垃圾及时被运输到处理终端。
4. 4.盖州市收运规划
规划新增6台8吨压缩式垃圾车,增加48吨的运输能力,以保障收集的生活垃圾能及时运输到处理终端。
1.6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规划
农村生活垃圾具有与城市生活垃圾截然不同的组成,在分类时要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建立不同于城市的分类标准。比如:在秋季产生的秸秆,要专门成一个系统收集,在收集前就要找到相关的接受资源化利用的企业。保证分类出的可再生垃圾及时被利用。以达到方案要求的减量化要求。
1.7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通过建设和完善垃圾收运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需要靠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保持。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的管理体制,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符合各村镇实际的收运模式,涵盖政府雇佣、乡镇自行组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确保收集到的垃圾及时的运送至传送点。无论采用何种收运模式,每500人至少配备一名垃圾收集管理员。确保垃圾被及时收集。
2.完善相关设施,并设置专人管理。近期建设的垃圾桶、转运站、压缩车等转运收集设施,一经损坏,应有专人及时报修。
3.缺少车辆的应及时补充车辆,收集车要有专门的管理。每辆车有专门的负责人,一辆车负责多个村落的,要在每个村政府备案。以保证垃圾被及时收运。
4.宜在当地村民中选择合适人选,作为垃圾分类的讲解员。在垃圾分类好的地方设立试点,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督导。对表面好的讲解员和村民进行奖励。
5.每个村政府要设立垃圾收运责任小组,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收运人员。统筹运输车辆的收运周期。并负责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和分类效率的完成情况。
1.8环境卫生标志标牌布置规划
环境卫生标志标牌是用于识别或指示的标识图形,其多放置于与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相关的场所。营口市乡镇的相关位置必须设置标志标牌,以起到指示、宣传等作用。标志牌应由营口市环境卫生部门统一制作,并同时按照《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 125-2021)的相关规定设计安装环境卫生标志牌。
1.9环卫科技及产业化
1.9.1环卫科技化
为促进环卫部门的发展与工作效率,要紧密结合当今形式,选择合适可行的科技化收集及管理手段,具体如下:
1.引进相关技术
2.加强技术培训
3.建立管理架构
1.9.2环卫产业化
1.指导思想与规划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确保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环卫行业发展为目的,强化行业服务作业、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行业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尽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卫行业市场体系,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具体实施办法
(1)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分离、分级管理、调控有力的管理体制。
(2)通过投融资机制多元化调整,促进环卫事业产业化发展。
(3)通过激励、政策倾斜等办法,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
(4)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鼓励相关企业的介入。
1.10环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为保证环卫行业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当地环卫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按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四级。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较小范围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统一组织、指挥调度全市相关公共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
设立环境卫生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领导乡镇的环境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对所有相关部门进行领导,发送指令。下一级部分及时响应并做出应急措施,解决后要向指挥部汇报并及时备案,防止相关情况再次发生。
3、应急响应
按照国家规定的“蓝、黄、橙、红”四色预警和四级响应的要求,结合实际,当相关部门发布四色预警和四级响应时,环境卫生应急系统启动与之相对应的响应级别。当发生对环境卫生正常维护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环境卫生应急处置指挥部确定响应级别。当启动环境卫生应急响应时,相应响应行动的负责部门必须及时、快速的根据预案导则或者实际情况启动应急措施,避免事件扩大,对于在应急处置中失职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其责任并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