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关于印发《关于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9-27

【字号:

分享:

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关于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营口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3月17日


关于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

 

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更好履行基层社会治理职责,鼓励引导我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现就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载体,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元,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坚持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载体,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鼓励引导我市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居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依托社区。从社区实际出发,进一步发挥社区贴近居民、联系群众的优势,强化居民自治能力,引导居民通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积极投身到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培养居民公共意识;引导社会组织下沉街道社区,将社区打造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稳定基石。

(二)多元服务。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区、社会组织以有关项目为牵引,积极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可回收物收集、公众参与、社区推广、志愿服务等相关工作。

(三)整合资源。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发挥“党建联动”资源整合优势,集约化开发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开展。

(四)规范有序。加强行业指导,完善管理制度,营造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良好氛围,推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社会组织建立良性、规范的互动机制。

三、主要工作

(一)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要点,融入社区分类治理工作。推动各区将精细化治理理念贯穿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结合物业小区、无物业小区、经营区域等不同区域类型特点,形成不同的分类治理方式方法,促进精准施策。建立以居民区党组织管理工作职责,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其中,并将生活垃圾分类、居住环境卫生等住宅小区治理难题列入协商议题,定期召集会议,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联席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做实做细社区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并规范错时投放、日常走访、常态宣传等制度,建立居民、物业、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群众联系,开展社区巡查,推进议事协商,完善信息公开等工作内容。建立每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制度,对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有条件的居民区可以探索建立“周检查、月考核、季评价”检查评价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街道奖优惩劣的依据。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评价工作,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效能。

(三)深化居民自治。积极推动社区将《营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纳入居民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约,引导居民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发动社区党员、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示范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探索建立环保类型社区公益组织,进一步拓宽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渠道,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及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四)开展教育宣传。鼓励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充分利用画廊、板报、海报、电子屏等传统信息载体,以及手机APP、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技术,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等工作,普及分类知识,凝聚居民共识。支持社会组织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能力培训,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营造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倡导项目实施。鼓励支持社区、社会组织以项目运作、活动策划等方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对基层生活提供专业支持,设计出更有创意、更有实效的项目,打造品牌项目,特别要注重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六)参与科技研发。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中提升科研水平,创新技术手段,推动技术更迭,积极探索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化技术助推垃圾源头减量、智能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七)促进公众参与。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动员优势,通过“公益四进”(公益进校区、公益进社区、公益进商区、公益进园区)、社区共治等载体,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志愿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公众的教育、示范、指导、监督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加强工作指导。区级层面,结合区域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加强工作支撑。街道层面,因地制宜,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工作计划,鼓励基层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具体推进落实。健全职能部门、街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机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形成协同合力。加强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社区分类治理、居民自治家园建设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和社区协商共治平台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以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牵引,深化社区自治共治机制,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水平。

(三)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各区要督促居民区联席会议机制和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检查评价制度的落实落地,加强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总梳理,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深入挖掘一批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组织先进典型。

(四)加强队伍建设。各级部门各司其职,组织相关力量对居委会、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提升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专业能力。引导社会组织加强与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系,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构建良好的队伍体系。及时总结评估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真正培育一批效果明显、管理规范、具有影响力的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组织。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